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2阅读
  • 0回复

[美文]周海婴和鲁迅墓前的二棵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墨水瓶
 
发帖
99
C币
805
威望
7
贡献值
27
银元
15
铜钱
397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4

  
中新网消息,鲁迅惟一的儿子周海婴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小众菜园”翻出以往与周海婴先生有关的网帖,其中有一篇作家赵丽宏写的《鲁迅墓前的树》,讲05年清明前,周海婴找到赵丽宏,说上海虹口公园里鲁迅墓前的两棵广玉兰长了太茂盛了,以至不但挡住了墓碑,而且影响了周围两棵当年许广平先生亲植的松树的生长。
赵丽宏从北京回到上海后,就去实地考察了一番,发现问题并没有周先生说的那么严重,而且觉得那两棵广玉兰很美,对鲁迅墓地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周海婴先生,周先生说,你这样看也可以,现在是独立思考的年代,大家发表不同的看法,很好嘛。
赵文后来发表在了《新民晚报》上。该如何对待那两棵树,在市民和网络中引起了一些争论。争论的核心是:一、那两棵树之于鲁迅之墓到底美不美?二、鲁迅墓究竟是周家说了算,还是全国人民说了算?除此外,还有一些拔了比较高的言论,比如,究竟是死人重要还是活树重要?
因为住的比较近,我曾经常路过虹口公园,对鲁迅墓地比较熟悉。过去也注意到过那两棵广玉兰树,为什么会注意呢,就是因为在视线上挡住了墓碑,而我又是一个经常拎着相机的人。赵丽宏先生说问题不大,可能与他是在三月份去的有关,或者当时正好修剪了,如果是七八月份去,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但我并不认为,这两棵树就要搬走。恰恰因为有了这两棵大树,鲁迅墓低调了许多,“亲民”了许多。每次去,都可以看到有人在附近或打拳,或憩息,特别是炎炎夏日,总能看到一些老人带着小孩在在树荫下玩耍,让人顿生感动。陈村说,“这个墓原本有点过了,太‘威’。看黄帝陵、看孔子墓,感觉很好,中山陵过了,那个堂就更没文化了。生命力顽强的树在为鲁迅墓遮掩一下,柔化一下,比那块豪宅般的大石头好得远。” 再联想到最近山西交城为某某造的那个气势恢弘的巨墓,真不知道他们究竟想宣扬怎样一种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因为确实不大容易看的出,所以,有很多人路过鲁迅墓地而不知。有好几次,我带朋友去参观,他们都很吃惊,鲁迅墓原来就在这里啊,鲁迅墓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啊。一位河南的朋友说,如果鲁迅墓是在河南,不整他几平方公里,不但对不起伟人,也对不起改革开放啊。
鲁迅墓前有鲁迅的塑像。先生坐在那里,面朝南方。石基上刻有他的生卒年份(1881-1936),我老是记不得他的生年。一次,遇到一位上师大中文系的女生,她说她本来也记不得,后来有老师教她,鲁迅嘛,不就是“左一巴掌,右一巴掌”吗?18—81,我觉得这个记忆方法聪明极了。
我也曾见过周海婴先生。可能是03年,我去大陆新村,正好遇见一群人从鲁迅故居出来。其中有一人像是在报纸电视里看到过。便问旁边的工作人员,或许就是弄堂里的邻居。他先不回答,待人走远了,才悄悄回我说,鲁迅的独养儿子。我问他过来干吗?经常来吗?那人笑笑,一边回我难得,一边学着旧时瘪三的腔调,捏捏手指,钞票的意思。
后来又听很多人说起过周海婴,还有周海婴儿子的事。我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与那些太子相比,甚至有些可怜。在一个可以瞎搞的社会里,他们一家算什么呢?
------------
“小众菜园”文章和图片:http://bbs.99read.com/dispbbs.asp?boardid=18&id=9107&page=&star=1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321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