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6阅读
  • 0回复

[新闻]北川新县城官员:所有干部3年来几乎没有节假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小肉
 
发帖
78
C币
1
威望
2
贡献值
13
银元
0
铜钱
157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12
北川是地震后唯一异地新建的县城最高峰时建设者达到3万人
  重建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比震前跨越20年欲依靠工业旅游吸纳就业
  地震过去了3年,63岁的北川居民张玉和搬进了位于新县城的家,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崭新住房。“有了家,人生才能有新的开始。”张玉和说。
  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5月12日,短短80秒强震,整座县城和5个乡镇被夷为平地,近2万人遇难,2.6万人伤残,14.2万人无家可归。北川成为伤亡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大、重建任务最重的极重灾区,直接经济损失达585.7亿元。
  地震3周年之际,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已经崛起。
  2008年5月12日倾城之灾
  38人的麻将室只跑出来4个
  昨日,记者从北川县委宣传部获悉,今天北川将在老县城举行公祭。地震后,每年的春节、清明和周年纪念日,北川人都会自发来到老县城祭奠在地震丧生的亲人。
  老县城曾是一个风光秀美之地,位于大山环抱的峡谷之中。大地震发生时,山崩地裂,垮塌的山石埋掉了半个县城。而每一个幸存的北川人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逃生故事。
  今年63岁的张玉和是北川的一名老居民,2008年5月12日下午,张玉和正和几个朋友在打麻将,当时9间麻将室里一共有38个人。
  地震来临时,有几个人拼命往外跑,刚跑到屋外,上面的房子塌下一层,几人顿时被埋了进去。“我当时如果跑快一点,也完了。”
  惊呆了的张玉和跌倒在地,怎么也爬不起来。街道上的房屋纷纷倒塌,马路上弥漫着灰尘,“跑出来是死,不跑出来也是死,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打麻将的38人中,只有4人逃过劫难。
  从百万富翁到社保生活
  1995年,张玉和离开农村,到北川老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开始经营副食品批发生意。他在老县城做了10年的副食品生产,地震发生前,他拥有两套房子和两间铺面。
  张玉和说,当时生意十分红火,一年可以赚十多万元,老县城里30多家餐馆都是他的客户。但突发的地震掠夺了他的全部财富。地震埋葬了他50多万元的货物,包括两吨多菜油和两吨多白酒,而就在2008年的5月12日早上,他还买了一套新沙发回家。
  算上货物和房子,他一共损失了约200万元,其中有18万多元的欠款再也收不回来了。他所剩的财富是银行里的5000元存款。
  如今,张玉和靠社保生活,一个月560元,要养活他和老伴。为了补贴家用,他外出当小工挣钱。
  因一场地震经济状况完全改变的北川家庭还有很多。
  成都人小张是嫁来北川的。2008年5月,她家拆掉了以前的2层楼房,准备在原址上盖一栋6层的房子,刚把钢筋和水泥等拉来,地震就发生了,所有的材料款都没了。
  2008年5月13日至2010年12月18日板房岁月
  板房区里一住两年多
  地震后的3年,幸存的北川人走过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获救后,张玉和被接到了绵阳体育馆,与几万灾民一起生活。他一连吃了20多天的方便面,度过了一段最困难的时期。此后,他住过帐篷、临时板房。最后,他和许多灾民一起,被安排住进了距离北川县城约50公里的永兴板房区,一住就是两年多。
  张玉和说,一家人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板房里,板房里的设施虽然简陋,但待遇不错,所有的水电费、电视费都不用掏钱。
  老县城被毁,重建工作繁重,本地幸存居民和大量的援建者首先面对的就是住和吃的难题。
  距离北川新县城仅有10公里的安昌镇成为一个理想的居住地,地震中这里仅是轻微受损。地震后,北川县委、县政府,还有众多职能部门搬迁到了这里。
  公务员们第一项工作就是四下租房子办公。由于都是自行租房,两年过去了,有的部门都不知道别的部门在什么地方办公。
  大量外来人员涌入,使曾经异常偏僻的安昌镇商铺食肆林立。当地的酒店装修一新投入营业,每日的房价超过百元。一碗米粉的价钱涨到了5元,一笼包子需要4元。绵阳的房地产商还专门派人到安昌镇派发传单。
  干部几乎没有假日
  熊英是北川新县城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地震后,熊英的工作变得异常忙碌。
  地震后,北川一直是媒体聚焦的地方。3年里,熊英接待了不计其数的媒体记者,其中包括上千名外国媒体记者,有时候,她一天要接待十多批记者。
  5月8日,温总理来到了北川。他马不停蹄地参观了老县城和新县城。熊英说,在新县城里,温总理亲切地向大家挥手,并来到北川中学和住宅小区参观。“温总理十分和蔼,到很多地方都是走路,他要仔细看一看新北川。”
  熊英说,3年来,北川所有的干部都十分辛苦,几乎没有节假日。今年以来,她更是没有休息过一天。3年的生活,忙碌,漂泊。3年里,熊英住过老乡的房子,睡过办公室、板房,在安昌镇、绵阳市都曾安过家。
  2009年6月8日至2010年9月25日异地重建
  最高峰时建设者达3万人
  老县城变成了废墟,异地重建成了新北川最现实的考量。
  地处山区的北川很难找到一块安全的平地。北川新县城最终选址安县黄土镇一片开阔的平地。随后,行政区划调整,安县黄土镇、安昌镇等地并入新北川县的版图。2009年6月8日,山东省援建北川新县城的项目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9月25日,山东省援建北川新县城项目和委托山东承建项目全面竣工,并整体移交。
  新县城的建设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黄土镇6个村农民的征地和拆迁补偿。北川抽调了100余名干部,短短两月基本完成首期启动项目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拆迁工作创造了一个奇迹。”熊英说。
  新县城的建设速度惊人,最高峰时建设者超3万人,1年多时间,一座现代化新县城就诞生了。
  建筑设计出自名家之手
  如今,新县城已经成为整个川西地区的地标。
  新县城规划人口7万,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新县城首期启动项目206个,总投资约110亿元,其中,山东省援建项目64个,投资约46亿元。北川自建项目146个,投资约60亿元,其中征地拆迁安置项目约30亿元。这笔钱有一部分是中央财政的拨款,也有融资和银行的贷款。
  在选址上,北川新县城远离地震断裂带,建筑工程普遍按照7度设防标准建设,学校、医院等重要设施按照8度设防标准建设。建设期间,新县城汇聚了上千名规划大师。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和抗震纪念园等建筑的设计出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孟建民等大师之手。
  摇号分房的日子
  房子建好了如何分配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38次研究讨论,41次修改完善,制定出台了4个配套政策,所有的安置房通过摇号分配。
  根据分配方案,在老县城有房子有户口的居民,可享受最优惠政策,人均30平方米以内按每平方米600元计价,超出部分按照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成本价计算。一般三口之家,可分到80多到100平方米的房子,需支付七八万元。
  在老县城有房子没户口的居民,按照人均30平方米以内每平方米800元计价,超出部分按照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成本价计算。在老县城有户口没房子的居民,可以按照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成本价购房。
  熊英属于有户口没房子,下一步要想住进新县城,她需要按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成本价购房。“一套房子需要20多万元,家里在地震中遭灾损失很大,现正发愁钱从哪里来呢。”
  为了帮助当地居民购房,北川还出台了政策,每一户家庭可以在当地信用社申请5万元的3年期免息贷款。
  “对于无户口也无房产的居民,现在还没办法考虑。”熊英说。
  2010年12月18日、23日,临近地震后的第三个春节,第一批北川居民终于有了新家。
  2011年春节至今新城生活
  新社区里不许养鸡养猪
  远离了大山,住在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社区里,城市管理成为新北川要面对的课题。
  熊英说,新县城建成后,开展了很多主题教育活动。工作人员还深入到社区给老百姓讲礼仪,推行门前5包。去年7月,北川诞生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城管局。城管每天要外出巡查,检查评比。
  老李两口子是在今年春节后搬进新县城的。傍晚时分,他们在北川新县城的马路边摆了一个小摊子,卖水和烟。老李家一共5人,属于在老县城有房子有户口,通过摇号,他家摇到了两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
  在老县城,老李家有几分菜地,他每天的生活是摆摆摊、种种地。自从搬进新家后,老李的生活方式就完全变了。如今,老李每天早晚会到小区里散散步。
  新的生活方式也带了新压力。现在老李一年要交300元的物业管理费,一个月的水、电、煤气费要几十元。以前家里还养几头猪,种些菜,现在吃肉、吃菜都得掏钱买。在新县城的社区里,养鸡和养猪是不允许的。
  心理重建路途更长
  在大地震中,北川伤亡惨重,家庭保持完整的不到10%。
  熊英说,媒体常报道北川重建家园,好像从表面上来看,大家已经从灾难中走出来。但坦白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很难调整过来。“3年这么短,不可能忘掉。北川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忘掉这件事。”
  2008年12月,在永兴板房区工作的一名警察和在擂鼓镇板房区北川农业银行一位工作人员领取了结婚证,两个曾失去亲人的人走到了一起。“有些人质疑,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人们再结婚表示不可理解,其实这也是忘掉痛苦的一种方式。”熊英说。
  在业余时间,消遣也是一种忘却的方式。“有时候人们会喝点酒,或是打打麻将,放松放松。”
  北川县委的一名工作人员称,他最期待的事是重建快点过去,人们能尽快过上平静的生活。
  新北川新未来
  有了家园还要有工作
  依靠工业旅游吸纳就业
  居民有了家园之后如何谋生,如何维持现在的生活成为重建之后当地政府面对的一道考题。依靠工业项目吸纳就业人口成为现实选择。
  解决北川人的就业,首先是依靠工业。在新县城里,配套建设了北川—山东工业园和农业产业示范园,目前已经有33家企业签订了进驻协议,已设立企业17家,协议总投资19.54亿元。
  工业园区就建在新县城的一侧,园区里道路宽阔平整,两三层高的厂房依次排列,从规划和建设上来看,与许多大城市的工业园比毫不逊色。
  山东人冯增军是前来投资的老板之一,在工业园里,他总共投资2.2亿元建了两个厂,一间虹源科技公司,一家原浆啤酒厂。
  冯增军说,来到北川办企业,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考量。虹源科技公司主要为长虹生产电视配件,还有配件远销到广东、青岛等地。原浆啤酒厂于昨天投料试产,主要是面对绵阳和成都等地销售。“估计一年的利税有三四千万元。”企业开办起来,冯增军还在当地招了180名工人,“普通工人拿计件工资,一个月的工资从1500元到2500元不等。”
  工业园内还建设了一家北川维斯特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总投资约1.8亿元,主要从事高山水果蔬菜的深加工,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北川产业基地发展,可直接和间接带动1万多人就业。
  除了发展工业之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也是北川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唐家山堰塞湖、老县城地震遗址、寻龙山和九皇山景区、吉娜羌寨、新县城将成为北川新的旅游点。今年4月,新县城步行街正式开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熊英说,目前的商铺可以吸纳几千人就业。
  对于北川的未来,张玉和充满了希望,“现在县城里人气还不是很旺,主要是一些想前来做生意的人找房子住,再过5年,等到商品房大面积地建起来,外地人多起来,这里就会旺起来的。”
  1岁多的张思远坐在推车里,被奶奶推着散步,他是地震后出生的一代。张思远活泼好动,不停地啃着手指。在尔玛小区里,像他这样地震后出生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是新北川的未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o(∩_∩)o...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