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能干活,再过几年干不动了该咋办”,成为许多农村老人心中挥之难去的深层次忧虑。
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老年人口的持续攀升,造成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
农村的养老金水平还很低。多数农民最担心的就是现在的付出与将来的收获不成正比。
“超龄”求职者
“啥?养老?现在谈这个有点早了吧?”近日,在济南市市中区一处马路市场里,正在揽活的张昌银一脸茫然地对记者说。在他看来,自己正处于“年富力强”之年,尽管他已经54岁。
张昌银来自菏泽一处偏远的农村。岁月如刀,在他黝黑的脸上雕刻出一道道印记。他现在和儿子一起在济南打工。为了提高“上岗”的几率,父子俩在不同的劳务市场里寻找工作机会。
对话开始的时候,张昌银刚被一位雇主拒绝,理由很简单:年龄太大。尽管在老张自己看来,粉刷墙壁是个技术活,而经验与年龄总是成正比的,“一桶料里多少水,多少浆,这都是有讲究的。”
“他们更喜欢找年轻的。”这已经是一天上午老张第二次被拒绝了,神色言谈难掩一丝落寞,“慢慢来吧,这个活就得耐着性子慢慢等。”随后,老张点燃一支香烟,扶了扶自己面前那块写着自己劳动技能的“求职简历”,继续等待下一次机会。
更老的农村
老张的经历算不上特殊。与此相似的故事在不同的城市,以相同的方式,每天都在重复上演。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双重背景下,“年轻时靠土地,老了靠儿 女”,“养儿防老”这些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在还能干活,再过几年干不动了该咋办”,成为许多农村老人心中挥之难去的深层次忧 虑。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养老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问题也更加复杂。”对于农村养老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德禄不无忧虑地说。
周德禄有着充足的理由忧虑。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省老龄委的《山东省 2008—2020年人口老龄化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底抽样调查显示,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337.28万人,其中农村老年人 794.0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6.09%。老年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为14.20%,高出全国2.2个百分点,未来10年将每年净 增72万老年人,将比全国提前5年结束人口红利期。
家庭养老能否撑起重担?
“现在我还能干得动,不想给儿子添负担。”对于出来打工,和许多年轻后生一起激烈竞争的初衷,张昌银这样解释。
“在农村,盖一所像样的房子至少得花五六万元,娶媳妇彩礼钱一两万,结婚一两万,没有10万块钱下不来。”老张身旁的工友适时地补充。
同样的情况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在泰安市岱岳区南庄镇,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对此做了简单而形象的描述:“就像老黄牛,年轻时养家糊口,人到中年就得为儿子结婚攒钱,至于自己将来如何养老,很多人顾不上去想,也没条件去想。”
“那些真正上了年纪的,丧失了劳动能力也就意味着没有了经济自由。子女孝顺的当然不用说,但有的子女甚至连老人的基本生活都没法保障,更别提给老人零花钱了。”
“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目前,山东省老年人有60%左右生活在农村,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据预测,2020年农村老 龄化水平是城市的1.9倍,但是目前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农村养老的最大难点是"收入低,没钱看病"。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急需得到满 足。”周德禄表示。
“新农保”有多大吸引力
与张昌银相比,济南市天桥区大桥镇的刘广厚则幸运很多。去年,这位63岁的老人和她62岁的老伴同时领上了“新农保”养老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从国家那里“领钱了”。现在,他和老伴每天起来在村里散散步,舒展舒展筋骨,享受自己“老来闲”的生活。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在农民的保障问题上突出表现为制度不健全。在很多农村地区,子女无力赡养、互相推诿、财产分配不均、家庭关系不和等因 素,导致老人无人赡养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农村养老保险长期以来被称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100米。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在各地陆续铺开,具有现 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终于在千呼万唤声中走向了前台。
每个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在城里人看来,可能还不够下一次饭馆的钱,那么,对农村老人又意味着什么?
“两个人110块钱,至少每个月的油盐酱醋开销够了。”刘广厚这样解释这笔基础养老金对自己的意义。
可是,在张昌银看来,“新农保”对他依然没有多少吸引力。“到现在也没明白"新农保"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是听村干部说这好那好。”
目前“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其中,个人缴费标准分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
“每年缴费100元这一档次,交费满15年,60岁后每月只领取70元左右的养老金。就算选择最高档500元,交满15年,60岁以后每月也只 能领153元左右。”张昌银不是没有算过这笔账,可是计算之后的结果多少让他有些失望,“现在物价上涨这么厉害,过几年谁知道100多块钱还能买些啥?” 于是,尽管村干部大力宣传“新农保”缴费越多以后拿的越多,但张昌银还是和其他村民一样,只选择了每年缴费100元的最低档。
“相比城市居民每月缴纳和领取的养老金,农村的养老金水平还很低。目前大多数农民参保时会选择交费标准最低的100元档。”一位不愿具名的基层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数农民最担心的就是现在的付出与将来的收获不成正比。“交了这些钱,似乎看不见摸不着,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常来访问社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