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参加了一位同事的婚礼,是二婚。两位“新人”克服前期许多波折终于结合到一起了,虽然没有年轻人新婚大礼的张扬和青春喜气,但也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当主人来敬酒时,得到了我们真诚的祝福、赞美。待主人敬酒离开后,酒桌上朋友开始议论起中年夫妻关系,一位朋友亮出一个新观点——“给婚姻证注上有效期”,引起一场大辩论大交锋。
该朋友新观念的理论依据是:时下中年夫妻家庭婚姻出现危机的现象越来越多,如果双方缘分已尽,应该鼓励分开,各自开始另一段新生活。但因“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白头到老”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只要有一方不愿意,或家庭等其它因素,总是面临多方反复地劝说、谈判、争斗、甚至哭闹,有一部分最终无法挽回,劳燕分飞;大部分在波折和争斗中被勉强说服或无奈接受,在感情已破裂的背景下维持一个家庭的外壳,凑合在一起,貌合神离,形同陌路,在冷淡、郁闷、索然无味中过完余生。
——如果给婚姻证注上有效期?比如说有效期为20年,20年后,大约在45岁左右,小孩已长大和自立,俩人自然分开,双方自由地各自再去追求新人、直至组成新的家庭,岂不又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幸福人生的开始?如果原配双方都愿意继续在一起生活,进行再登记就行了。
这一新奇想法在酒桌上引起了激烈争论,分成了赞成和反对两大派。
赞成者理由头头是道:不同阶段的人对伴侣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谈恋爱时追求美貌、浪漫;婚娶时要求财力、门当户对;有了小孩要会做家务、会赚钱;临近中年要有地位、会体贴;还有和谐的夫妻性生活......试想两个人从认识到结合、到一起走过漫漫长路,能一一满足吗?在刚认识时谁能预知对方未来状况?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的性格、身体、条件等也必将随着变化,如果一方或双方有不如意,是压制自己还是压制对方?能否做到相互宽容,从一而终?所以,从人性出发,创造一种条件,给人再一次选择的机会,再一次焕发人性的活力,以人为本,有何不可?
反对者义愤填膺、嗤之以鼻:这种想法改变了中国传统和伦理道德准则,将败坏社会风气,为喜新厌旧、不顾家庭、破坏社会稳定提供方便、披上合法外衣。如果这么做,一方或者双方总在为分开做准备,猜疑增多,哪有和睦的家庭和社会?最受苦和不公平的将是那些弱者(身体不好的,相对地位低的),前半生辛苦操劳,好不容易小孩养大了,该享受充裕、休闲的家庭生活了,却被喜新厌旧、背信弃义者合法抛弃,谁能接受?何况,家庭的分裂,带来财产的分割,孩子的心灵创伤、老人的扶养问题等,社会将一片混乱!再说,如果俩人确实过不来,可以去离婚,离婚自由嘛。何必要让那些想白头到老的人去折腾一下,去重新登记?这根本不可行!
赞成者继续从人性化来说明:给婚姻证注上有效期其实是转变一种社会氛围,改变一种道德观,就是顺从人性的自由。目前社会氛围在观念上认为离婚是不好的,“劝和不劝离”,所以许多的人性被压抑了,追求被束缚了,凑合型的夫妻多,生活的质量降低了。反过来说,实现这种方法,会增强人的危机感,使人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珍惜对方、不断地焕发活力,这样可能反而会减少家庭分裂的可能性。当然实施这个方法的初期,家庭分裂的数量会增加,社会成本会加大,但人性进步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活力增强了,也是值得的。
反对者:人需要自由,但不能以牺牲社会、家庭稳定为代价。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允许实现这种方法。
赞成者充满信心: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有家庭观念定将改变,人性自由化的氛围终有实现的那一天。
朋友,你赞成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