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武小锋,大连普兰店市安波镇邓屯人,2000年8月,他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
2005年7月,他从北大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回到家乡普兰店后,在当地多次联系工作一直没有回音,只好帮助家人“收山”和穿糖葫芦卖。
晨报大连讯 (记者李战洲) “把孩子弄成今天这种结果,都怨做父母的。”昨日,记者来到武家时,武小峰的父亲拍着大腿后悔,连称不该为了报答母校,让孩子报了北大的冷门专业。
家境困难债主上门
在武小峰家,武父告诉记者,大连市和普兰店市政府的领导刚刚来了解了情况。
武父说,小峰刚考上大学时,亲戚朋友帮武家翻修了房子,武家欠下了1.7万元外债。
2005年8月份,小峰毕业后没找到工作,邓屯开始有人说三道四:“这大学上的还不如不上,简直就是书呆子。”“北大毕业生还找不着工作吗?”为此,小峰的父母在村里抬不起头。再后来,要债的就来了。
为报答学校理科状元改志愿
武父说,高中三年,由于家境困难,普兰店市第38中学给小峰免除了学费和饭费。高考后,小峰根据估分,第一志愿填报了南开大学。
“班主任给我打电话,‘你孩子成绩全校数一数二,怎么能报南开呢?’”武父回忆,当时他训斥了小峰。第二天,小峰改了志愿,把北大作为第一志愿,选择了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武父当时对小峰讲:“咱就上北大,学校对咱家不薄,不能忘恩。”随后,小峰以当年普兰店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大连市和普兰店的两家企业在5年中,为小峰赞助了5.4万元的学费。
对话武小峰:想找份稳定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北大将武小锋的人事关系派回了原籍,但武小锋本人回家后没到人事部门办理毕业生报到手续,所以他未能就业的情况没有被人事部门掌握。
记者:为什么当初要选北大?
武小峰:北大名气大,同时也对得起家长和学校。
记者:你是喜欢稳定的工作,还是愿意到社会上闯荡?
武小峰:喜欢前者,因为我的性格内向。在北京一家医院面试时,就因为这个原因,我落选了。
采访中,武小峰一直很紧张。最后,小峰对记者说,自己所学专业在2003年时,毕业生供不应求,因为那时正值“非典”。
村民们都表示对小峰的印象很好,但同时也为他担心,不知道他这种性格能否融入社会。
目前,小峰的处境引来了各级政府及众人的关心。
曾以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身份走进北京大学的武小锋,毕业后却因找不到工作,每天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
这个类似于当年卖猪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的悲剧再一次在人们面前上演。
1月11日早上5点,普兰店市安波镇邓屯。
一阵寒风袭来,庄稼院里纸糊的窗棂被吹得哗哗作响。武小锋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地将一大盆山楂从院子里的小房搬到炕上,小心地挑拣、挖核,然后将七八个大小不等的山楂熟练地穿在准备好的竹签上。
他要赶在早上7点之前,尽可能多的把山楂穿好,以备父亲在集市上多卖一些。
此时,距离武小锋家200米的一户人家,武小锋的中学同学,23岁的王军(化名)也在炕上做着同样的活儿。
武小锋不敢相信,若干年后,他竟会和王军干同样的活。王军,中学没读完就务农在家,而武小锋,曾是普兰店市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的高才生。
内向的高考状元
提起邓屯的武家,普兰店市安波镇的村民几乎无人不知。6年前,武家最小的儿子武小锋在高考中一举成为普兰店市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
“那是我们方圆几百里的骄傲啊,考上北大那还了得,毕业还不得上国务院工作啊?”安波镇张大爷的这种说法在庄稼院里曾风靡当时。
事实上,被村民们颇为羡慕的武小锋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武小锋出生?982年,上面还有一哥一姐,家里主要是靠几亩薄地为生,生活非常拮据。
贫穷造就了武小锋坚韧的性格,也让他深感自卑。
武小锋高中时的班主任赵雄老师证实,高中时代的武小锋学习异常努力,成绩在全年级也是数一数二。
“但他太内向,也不善于与人交流,这大概和他自卑的心理有关。”赵老师认为,试图改变贫困的命运是武小锋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只是武小锋太偏重学习,“在为人处世上很是欠缺。”
医学学士不愁前途
接到北大通知书的那一刻,武小锋异常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北大就是金字招牌,进了北大,就意味着将来可以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在大城市里谋份好工作。
但几万元的巨额学费让武家大伤脑筋。武小锋的母亲回忆,当年他们家甚至产生了让儿子放弃学业的想法。
媒体帮了武小锋的忙,消息发布后,大连一些企业承担了武小锋在北大的全部费用。
武小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的是五年制的预防医学专业。从进入北大时起,武小锋就从未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过。那时的武小锋和许许多多的北大学子一样,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毕业后脚下会很自然地有一条金光大道。
在北大期间,武小锋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大五时,他所学的专业向两个就业方向发展,一个是预防医学,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武小锋选择了后者。
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