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30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9月1日起实施。
意外的惊喜总是让人倍感鼓舞。
两天前,当听闻全国人大审议的个税修正草案二审稿中,对3000元起征点未作修改,但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第1级由5%降低到3%时,虽然社会各界广泛争议,但不能否认,2%的进步也是进步。
如今,个税起征点从3000元提到3500元,确实让人有些惊喜。难怪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第一时间发微博称:“23万条建议,提高了500,不容易。希望成为各级听证会、座谈会的典范。本人终身难忘经历此次激烈的人民大会堂个税之争。分为三派:通过3000的修改稿;下次再审议表决;提高免征额。最后经过高层会议形成这个结果。归功于网民的呼吁和83%反对票。我的建议虽然是4000,也知足了。我们共同推进财政公开民主。”
知足了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欣慰,因此老百姓这几个月的呼吁、建议至少没白费力气。500元中蕴含了对民意的尊重;但也有人不满足,那是因为看到了个税改革任重道远,税改大幕才刚刚开启。
其实,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改革一小步,惠民一大步。尤其从后者来看,其意义远非500元的调整空间所能承载。
500元能做什么?也许是一顿饭,或是一件衣服、裤子。但对于个税改革而言,这却是全国1200万人可以免缴税。如果我们看的起征点不是3000元到3500元的变化,而是税改之前2000元的基点,那么这个数字就是6000万,而国家税收则每年减少1600亿。如果看到这些,就会明白这其实是国家惠民道路上的一大步,惠民,就是让利于民。
诚然,尽管多次改革,个税征收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仍然饱受诟病。对高收入人群个税监管的灰色地带,更是让个税沦为一种“工资税”;工资薪金所得占个税收入比重偏高,工薪阶层成为缴纳个税的主体人群,使得“公平调节器”一度失灵。总而言之,个税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仍然需要看到的是,这一次的个税改革是历次改革中步伐最大的一次,对民意最为尊重的一次,是对中等收入群体倾斜最多的一次。这不仅是成果,更是经验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