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82阅读
  • 0回复

恐怖!!这些药物竟然会引发胆结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angzhou160
 

发帖
481
C币
5572
威望
67
贡献值
177
银元
49
铜钱
997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06
大家都知道胆结石的形成与饮食关系密切,但是你可能有所不知,一些药物也容易引发胆结石症的发生。据文献报道,这类药物有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安妥明以及噻嗪利尿剂等。

     (1)甾体避孕药

     甾体避孕药可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增加肝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并促使胆固醇浓度升高,胆汁酸浓度降低,故长期服用可促使胆石形成。国外报道服药组胆石症比对照组高两倍,胆囊炎也较对照组高。

     (2)孕酮 孕酮能抑制乙酰辅酶a一胆固醇转移酶(acat)的活性,使胆固醇不能很快转变成胆固醇酯。

     (3)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

     双嘧达莫作为一种单葡萄糖酸苷结合物主要从胆汁排泄(约90%为胆汁代谢产物)。长期服用双嘧达莫使肝脏中葡萄糖酸苷结合物缺乏,因而可引起双嘧达莫葡萄糖酸苷裂解与不溶解的药物沉淀。

     (4)长效生长抑素激动剂

     (sms201—995,简称sms),文献报道sms长期治疗中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可高达40%~50%。虽然sms治疗引起胆囊结石的机制尚未完全弄清,但sms使胆囊收缩功能被持续抑制可能是引起胆囊结石的重要原因。sms抑制胆囊功能的机制尚在研究中,多数作者证实胆囊存在生长抑素受体,因而认为sms可直接抑制胆囊的收缩功能,也有的作者观察sms可阻断进餐后cck的释放,因而认为sms是通过抑制cck的分泌而间接抑制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收缩功能的抑制导致胆汁淤积及胆囊内沉积物形成,进一步促发了胆囊结石形成。由于sms诱发的胆囊结石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何卫平等认为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应在疗程开始之前及疗程中,每隔1年(治疗1年患者约50%发生胆石)作一次胆囊超声及时发现胆石症。

     (5)头孢曲松(ceftriaxone)

     有报告25%~45%的病人服用头孢曲松后发生可逆性的胆汁淤积症状,停药后恢复正常。这种淤积临床少见。很显然它是分泌到胆汁中的头孢曲松的钙盐沉淀所引起。

     (6)纤维(fibric acid)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似乎是acat酶系抑制剂,使胆汁更易形成胆石。

     (7)其它药物

     氯贝特、格拉非宁(glaphe-nine)、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环孢菌素、氨苯砜、抗凝剂、麻醉镇静剂(如吗啡)及抗胆碱药等均有引起胆囊疾患的报道。

         容易引发胆结石的药物目前发现有这些。胆病康复中心温馨提示:服用药物的同时,一定要在医生的知道下使用,特别是西药,避免引发引发其他疾病的形成。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