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16阅读
  • 0回复

[讨论]铁道部副部长:发现幸存女童前从未停止搜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9
C币
140
威望
0
贡献值
27
银元
6
铜钱
230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31

中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30日),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接受了中央台记者的采访,就甬温线“7·23”事故中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解答。
  事故发生后,外界有质疑认为:当时铁路部门为了抢通线路,没有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实际的情况到底怎样?记者的提问也从这里开始。
  记者: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是否存在为了尽快抢通线路,而没有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现象?如何解释没有生命迹象了,又搜救出小伊伊?
  陆东福:这个问题的提出,我们感到深深伤害了在事故救援第一线2000多名铁路职工,3000多名地方的公安、驻军、武警、消防、卫生等部门、群众的感情,他们为事故救援救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在事故救援现场,铁道部和地方领导协同指挥,列车工作人员及铁路干部职工人、当地公安、驻军、武警、消防、卫生等部门及群众投入抢险救援,大家争分夺秒、密切配合,对事故现场尤其是车厢进行全面搜救,将伤员以最快速度送至医院。在救援过程中,桥上有三节车厢挤压在一起,中间车厢变形严重,救援人员无法对该车厢进行彻底清查搜救。按照指挥部确定的把救人放在首位的救援方案,在桥下使用大吨位汽车吊精准、平稳地将两端车厢移开,公安武警、救援人员得以对该车厢实施全面搜救,在移出数具遗体后,小伊伊在这里获救了。
  直至24日23时30分左右,在确认没有幸存者,并对遗物、车体进行清理收集完后,救援工作结束。在此之前,铁路部门指挥人员从未说过“停止搜救”这样的话。
  记者:被毁的车厢和车头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主要依据,为什么要匆忙对列车的车头“挖坑填埋”呢?
  陆东福:这一说法不属实。在救援过程中,桥上有三节车厢积压在一起,为使救援人员对中间一节受挤压变形严重的车厢进行彻底搜救,必须把两端车厢移开。为使汽车吊进入场地作业,须对桥下较完整的车厢整体外移,对散落的部件,包括撞碎的车头部件,采取外移并集中堆放在土坑中,为吊车作业腾出场地。所以部件和车体绝没有实施掩埋,更不存在销毁证据的问题。现场搜救工作结束后,车体和集中在取土坑中的零散部件,被统一转运至温州西站,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7·23”事故发生时,D301次列车追尾撞上了D3115次列车,而根据铁路列车时刻表,应该是D3115次列车在前,D301次列车在后,为什么会出现列车行驶顺序颠倒的情况,是不是当时车站调度出了问题呢?对此,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是这样回答的:
  陆东福:D301次列车晚点,导致D301次列车行使在正点运行的D3115次之后。后方运行的D301次列车由于信号显示错误与D3115次发生追尾。这起事故也反映出现场作业控制不力,人员应急处理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说明有些铁路企业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铁路部门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记者:动车上装有“自动停车系统”,遇有险情列车会自己紧急停车以避免相撞,但“7·23”事故发生时相关自动系统为何没有发挥作用?
  陆东福:事发当时,由于雷击造成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故障,正常行驶的D3115次列车列控车载设备由于接收的码序不稳定,造成停车后按规定缓行。此时,防护D3115次列车的后方信号由于列控中心的数据采集板软件设计严重缺陷,造成本应显示红灯的信号错误升级为绿灯,致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没有发挥作用,造成D301次列车按照错误显示的绿灯进入区间,与前行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目前,“7·23”事故的善后处理和原因调查正在进行中,这也是近期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确切的死亡人数是多少?赔偿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呢?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