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无聊?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调节能力。无聊感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注意力涣散都会引起无聊。情绪对无聊感的产生也有影响,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人很少会觉得无聊;相反,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就会深陷在“无聊”的深渊中。
无聊:注意力倾注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的心理体验。
无聊感的产生,是价值观转换后而注意力没有改变的结果。有的人认为“无聊感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注意力涣散都会引起无聊”。这句话将注意力的集中或者涣散认为是无聊感产生的原因,这是不正确的。
注意力集中引起的无聊感,举例如长期从事单调工作的工人,单调的工作必须集中一定的注意力来完成,而长期从事此工作的工人,已经失去了当初对这项工作的新鲜感,它已经不符合工人的新鲜感的价值观。而注意力倾注在这项不符合工人新鲜感价值观的工作时,就会产生无聊感。这里无聊感的产生,原因不是注意力集中了,而是价值观转变了。
注意力涣散引起的无聊感,注意力的涣散是当前各种对象都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注意力寻找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对象的过程。这里的无聊感是各种无聊感的集合,不能算做无聊感的定义。
无聊感来自于空虚,而空虚是人在生活中缺乏目标,无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实感和价值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无聊与空虚感是偶尔有的,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感觉则是失常的前兆。
有无聊综合症的人的具体表现是生活懒散,蓬头垢面、懒得理人、晨昏颠倒、坐立不安,听广播、CD、看电视总开大音量,并经常发出“好无聊”的叹息。
无聊感又可派生出无助感,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内心苦闷在积累,亟需找人倾诉和求助,但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时时陷入绝望之中。
如果出现这些表现,说明你对生活本身已发生了厌倦,人际关系产生了扭曲。需要对自己的心理随时做出调整、纠正,使它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你无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