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国集团峰会在韩国首尔落幕。央视经济频道主播芮成钢在奥巴马记者会上抢韩国媒体的提问机会,并自称“代表亚洲”惹来非议。
对话实录:芮成钢站起来称“想代表亚洲问一个问题”芮成钢(中国记者):很不幸我可能会让你失望,奥巴马总统,其实我是中国人,我想我可以代表亚洲,我们是这里的成员之一。
奥巴马(美国总统):你的英文比我中文要好,但是公平起见,该轮到韩国记者提问,所以…我想…你…。
芮成钢:如果韩国朋友可以让我代表他们来提问呢?好还是不好?
奥巴马:那要看韩国记者是否有问题问,没有,没有人发言吗?这好像变的比我预期的复杂。
芮成钢:请回答来自亚洲人的一个问题,奥巴马总统。
奥巴马:嗯,好,那就发问吧。我想确保韩国记者有提问机会。
焦点争议:芮成钢能否代表亚洲提问?中国是否可以代表亚洲?虽说就提问内容而言,质疑美国量化的货币宽松政策,确实对亚洲诸国都有影响,不过这样的代表亚洲在国际场合上是否恰当,却是十分需要斟酌的。
熟悉国际关系与局势者恐怕都很清楚,中国的人口之众、幅员之辽阔,往往在无形中成为世界各国所疑虑的,在现今亚洲区域严重失衡的状态下,东北亚诸国:韩国、日本对中国是有戒备之心的,在美国的货币政策面前,原本中国与韩国、日本有着相当的利害伙伴关系,但任谁都会担心,联络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之后,所要面临的“烂摊子”。因此,当该名记者以十分自信的口吻提出“我代表亚洲”时,言者或许无心,但难保听者肯定无意,这无异是将原本有可能与中国站在同一阵营的亚洲诸国,无形中给推往美国或是至少不愿支持中国的立场上,那么这个看起来让中国人相当兴奋的提问,却反而造成中国在世界经济问题上的困境。
或许我只是多虑,不过,在这种世界瞩目的国际场合,一个记者的提问不只是关乎个人乃至其所在电视台的面子,更多必须思考与体谅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力求新闻报导与个人成就、表现之际,如何能够适当提问让更多旁观者感受到中国的友好与替有着共同经济利益的诸国思考,恐怕更是一名记者替他的国家进行良好媒体外交的重要机会与场域。真正的爱国并不在于一时之勇,未经思考的激昂有时只是让从事外交工作的相关单位要花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去弭平那仅仅几十秒钟所造成的无形伤害。(宫铃)
网友声音:对不起,我们不需要芮成钢同志来代表这其实不是芮成钢第一次向奥巴马提问了,更不是他第一次化身为国家级以上的代表。在2009年伦敦G20峰会的千人记者会上,芮成钢向奥巴马提出了两个问题,自称第一个问题是代表中国问的,第二个却是代表全世界。至此,问题也随之出来了:为什么在上一次他代表了中国与全世界被广泛批评之后,却依然还固执地要代表亚洲呢?为什么他不知道他能代表的只有自己以及派他前去采访的工作单位呢?
事实上,这种喜欢代表的思维,是深深地根植在中国文化基因里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看《三国》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下属劝其主公称帝时,都是说“上承天意,下顺民意”或“民意不可违”。但是放到现在的语境,谁都知道,这种民意根本不能够代表真的民意,它只是被豢养的一些文士利用自身的话语权来为主人造势而已。
由此可见,“被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为隐晦的基因病毒,因为这种以整体面目出现的宏大抹去了个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它忽视了每一个人具体的个体的意见与诉求。更甚者,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的各种政策与决定,往往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的,然后再用国家利益等的宏大叙事遮蔽与抑制个体的诉求。动辄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大洲甚至全世界,却不见独立个体的叙述,往往会带来一种个体失声的话语后果,同时在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会带给我们短视的虚荣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在社会层面上,还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与公民价值的虚无甚至是扭曲。(张天潘)
深度分析:反映了中国精英希望国家获得认可的焦急心态一方面,不少中国人意识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至少在经济上已经崛起,在国际事务中起到越来越重的作用,甚至曾经的“大英帝国”如今必须为了 贸易利益向中国低头;但另一方面,中国人却发现,我们仍然无法向外输出任何思想和价值,也得不到外界的认可。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很少有知名国际品牌,也没有享誉国际的艺术家或作家。国人都在学英语,随便一个外国人——即使在本国很落魄——在中国都会受到极高的礼遇。
我宁愿相信,芮成钢并非主动迎合,而是真实地反应了中国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以及中国年轻一代的精英希望自己的国家获得认可的焦急心态。只不过,芮成钢“太精英”了,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相距太远,这样一位活在赞美声和荣誉中的年轻人,有时难免会脱离实际。自卑、自负、自信有时是很难区分的,如果缺乏修养和内涵,缺乏包容精神,自信很容易被外界视为自负,甚至粗暴无礼。我们年轻的国家有时候也面临同样的烦恼,总认为自己和平崛起,但却被西方“围堵”,一言一行被国际社会放在聚光灯下解读。
对一个年轻人,更重要的或许是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国家,不仅看到她的优点,也应该诚实面对她的缺点和不足,不能只看一面,或者总为现存的问题寻找理由和借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好的形象是让每个公民活得平等且有尊严,而不是外国如何看待。真正的崛起也不只是经济成就,更在于遵循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并肩负起国际责任。(连鹏)
综合凤凰卫视、凤凰网、华商晨报、扬子晚报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