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超5800万 亲情飢渴致自卑懦弱
2011年08月18日 中国日报
(北京十八日电)最近,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河南信阳举办了一个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有一半来自农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说:「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看到一种可怕的感觉,就是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怨恨。」
当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改变生存状况,常年外出务工,很多夫妻因经济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据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
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讬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飢渴」,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尽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和学校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仍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年在外,无法与孩子朝夕相伴,也不能及时对子女表达关爱,久而久之,这些儿童丧失了基本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感,变得孤单、敏感、自卑,内心充满无奈和惆怅,情感也变得冷漠。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大多侷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之类的浅层关怀,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农村中小学校仍是应试教育佔主导,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根本不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灵「营养不良」。